吹泡泡逻辑首发原文链接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可能很多人觉得看图就行了,不用再分析了,而我的观点相反。就像我在写鸿博股份的时候也写过城地香江,虽然他现在因为数据中心被人关注了,而我却不想继续写了,看图就行。
因为后面我越来越喜欢写处于市场合力阶段的公司,不喜欢这种随意“画图”的阶段。而鸿博股份正因为有了监管和调整,我才有充分的时间去继续写,等大涨的时候我就少写了。
切入正题:
如果说大家曾经是因为英伟达关注英博数科,而这里我觉得反而不能始终把英博数科当做英伟达的“影子公司”来看,要当做一家借助英伟达合作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初创公司(人工智能)来看。
目前鸿博对英博数科只有财务监管权,英伟达也没有投资,所以具体的业务都是英博数科独立运营,所以大家知道看鸿博最核心的是英博数科,而我前面分享英博数科团队的风貌,其实可以更好的辅助判断鸿博的未来饼能不能做成对吧?
其实四方协议里涉及了logo使用权,官网改版又撤掉英伟达的logo,大胆猜测是公司主动行为,借助英伟达的合作实现了从0到1的先发优势,后续并不想被当做“影子公司”来看待,“傻女人”的梦想可能比这个要大。(谁愿意一直被当做别人的影子呢?)
再来说回英博数科的合作和南京、无锡等项目有什么不同,很直观的一点就是GPUCloud这部分合作约定应该是只出现在和英博数科的协议里,其它的合作伙伴签约早,当时并没这个计划,大概理解成博博云就好了。
关于评估和英伟达的合作形式,肯定很多人也关注有没有对标企业,其实没有准确能对标的。唯一相似的是德赛西威的芯片合作,从底层到上层全结构的合作,但是英博数科是一家初创公司,又没有深耕多年,没有客户和行业积累,也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。
大家肯定也会关心为什么英伟达会和这种小公司合作,据说有媒体写文章说打电话给英伟达咨询,英伟达回复不会和小公司合作。这里就要说到英伟达的基因了,英伟达从最初三个人创业,到如今万亿美元市值,全球只有不到两万员工,人效比很高,比起国内的一些大厂高很多。
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过,品牌护城河其实不是技术,而是生态。而生态是由无数初创型企业和开发者构成。比如说图森未来、小马智行、商汤等,在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,英伟达就和上述公司合作了。
英伟达喜欢和初创型的公司合作,是英伟达基因里带的,可能是因为初创公司的激情和效率吧,起码没有大公司病啊。很多时候公司越大,管理成本越高,效率反而越低。
周总也对英博小伙伴们说过,不要过于关注股价和二级市场逻辑,不是我们做技术管理的人员能明白的,我们要专注做手上的事,一时股价高低对我们来说比较虚,英伟达曾经市值也从300跌到100,现在又到了400,而很多公司资产和股价没法成正比。(相信看文章的各位老师是希望公司既把手上的事做好,同时股价也好)
再说回英伟达,从93年创立,发明定义GPU,为什么现在才爆发式增长?因为GPU可以同时并行且高效计算那些简单重复任务的功能,和现在人工智能的推理训练的场景非常匹配。应该说是人工智能找到了场景,GPU和人工互相成就的关系,在很长时间里的价值没有被释放,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,才得到飞跃提升。
目前创新赋能中心扮演的角色:
算力即权力,所以底层上英伟达要做速度最快的硬件,为了让客户有更好的硬件使用、为了找更多的开发者,为了方便开发出更多的应用,所以他们做算法、框架。比如说CUDA是全球90%工程师在用的,但是他只做针对产业的事情,不做具体细分企业的事业。
如果做针对企业的方案,虽然利润高,但是会伤害到开发者。因为针对企业的话,有的企业品牌上有优势,这对小公司不公平。包括英伟达很多时候也会承认,开发者们在一些领域比英伟达本身做的都好。
所以说创新赋能中心主要是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开发者,去寻找更多具体有需求的落地场景和项目。发挥桥梁的作用去衔接这些开发者,解决他们使用英伟达产品产生的问题。能解决自己解决,不能解决的充当桥梁,搭建他们和专业技术团队沟通。这就是AI创新赋能中心所扮演的角色。
公司觉得创新赋能中心目前应该拥有的业务板块
1、算力出租
首先是智算中心,目前运行的都是A系列的DGX服务器(后期会有不少H系列)。智算中心的盈利模式就是出租算力收取服务费的模式,大家都非常关注算力,想知道有多少算力,能带来多少收入,锁定了多少机器。其实去年就关注的人知道,公司去年就提出过算力收入在前期是公司的主要收入,而后期应该不超过总收入不到1/4。
因为算力收入的天花板清晰可见,机器*24小时*单价,投入再多都可以算得出的数,想象空间有限。
2、贸易收入
未来公司产生最大收入、带来大量流水的是云资源一站式采购,北京智算中心到目前为止,已经接待过很多的地方领导,报道出来的只能算冰山浮出的一部分,还有更多、更大的没法说。(也别猜,我也问不到的)
而且特别是数字中国大背景下,数字基建是各个地区领导的核心考核指标之一,很多地市会主动接触。因为过去各地投建多的是存储型数据中心,是超算不是智算中心,对人工智能和AI的发展助推效率相对较低,地方也不清楚怎么建设、客户在哪该怎么管。所以英博数科可以在这里收取顾问咨询费,告诉他们怎么建设,帮助他买到他想要买的设备。
所以说英博数科的slogan是“汇聚全球顶尖科技”,而不仅仅是"汇聚英伟达科技",一个智算中心的组成不是只有英伟达设备就可以,包括交换机、整体调优能力、存储都有很多好的选择。英博数科提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客户买到想要买的东西。目前市场上DGX、HGX目前也是一货难求(所以卖英伟达产品可以打包卖些其它利润高的?)
3、反托管代运营
把帮助客户建成的智算中心进行反托管代运营,一般和政府之间算力收入方面按5%-15%的比例分成,相当于是管理运维的收入。
目前对外披露签署协议的和上海数产集团的张江智算中心,包括沟通中的泉州、贵阳基本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。
在北京的智算中心目前都是以自建为主,公司回复过,计划也确定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至少不低于3000p的建设,都是在北京是公司自己投资运营,而帮外地政府、企业机构规划建成后反托管的部分,明天6月底前,通过博博云可以调度超过10000P。(如果我理解没错的话是北京的3000+外地的10000?)
4、人工智能培训
我们国家人工智能的专有人才非常少,北京项目落地时讨论过,能称之为AI人才的,全国都不到1万人。随着人现在的百模大战、行业AI化、后续有大量的AI人才需求。
无论是数据中心管理、做数据标注的数字蓝领,还是顶级的大厂P8、P9工程师,英博数科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课程交付,这部分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,尤其是线上付费直播的形式,这部分的收入在周总看来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,这部分的利润率是远高于智算中心和云资源采购这种贸易收入的。
产业实验室就是就具体场景做具体的事情,这里其实是我一直觉得更大的饼,但是太远了,就先分析到这里吧。
今天第二篇发的那个有流量入口的教育公司,是不是有可能通过新华网/宣亚国际这条线去和英博数科聊聊AI人才培训业务呢?(这个也是我乱点鸳鸯谱,目前没有任何已知联系)
这篇整理起来超过我以往写文章时间了,主要是怕出错,反复检查修改过,大家谨慎参考,只限于分析公司,和股票走势无关。
吹泡泡逻辑首发原文链接$鸿博股份(SZ002229)$
Copyright @ 2015-2023 今日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